2013年,地質勘探安全分會在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的領導下,在各會員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各位委員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加強自身建設,加強溝通聯系,積極組織開展地質勘查安全生產活動,為廣大會員單位服務,為政府安監部門提供技術支撐,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2013年主要工作
(一)積極協調推進地質勘查安全生產法規標準建設。
2013年,繼續協調推進《地質勘查安全防護與應急救生用品(用具)配備要求》和《地質勘查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等法規立法工作。一是按照有關部門要求完善《地質勘查安全防護與應急救生用品(用具)配備要求》送審稿,補充有關材料。6月8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正式發布《地質勘查安全防護與應急救生用品(用具)配備要求》,并于2013年10月1日起實施,為條文強制性標準,標準號為AQ2049-2013。二是推進《地質勘查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起草工作。4月,在廣東省珠海市召開《地質勘查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起草工作座談會,總結吸納廣東省、湖北省、福建省、江西省地質勘查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經驗。三是繼續協助做好《地質勘查坑探工程安全專篇編寫提綱》有關工作,按照國家安監總局監管一司要求,協助做好修改完善和與其他相關工程安全專篇編寫提綱的銜接。
(二)積極組織開展地質勘查安全生產宣傳培訓工作。
一是組織開展《地質勘查安全防護與應急救生用品(用具)配備要求》宣貫工作。受國家安監總局、全國安全生產標準化委員會委托,地質勘探安全分會組織制定《地質勘查安全防護與應急救生用品(用具)配備要求》歷時5年。標準發布后,地質勘探安全分會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地質勘查安全防護與應急救生用品(用具)配備要求>的通知》(中安健協地〔2013〕6號),先后組織召開三次宣貫會或者舉辦培訓班。8月,在寧夏銀川市召開《地質勘查安全防護與應急救生用品(用具)配備要求》宣貫會,地質勘查單位和地質勘查野外安全保障及應急救援機構(野外工作站)相關人員參加了宣貫會。9月,在西藏拉薩市舉辦了地質勘查應急與生存能力培訓班,地質勘查項目負責人、安全員,以及地質勘查單位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參加了培訓班。10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召開學習《地質勘查安全防護與應急救生用品(用具)配備要求》宣貫會,進行地質勘查野外急救與生存培訓,邀請有關廠商作安全防護與應急救生用品、用具產品介紹。地質勘查單位貫徹落實標準要求規范規定熱潮正在形成。二是舉辦地質勘查安全生產專修班和安全工程碩士研究生班。6月,依托中國地質大學辦學優勢,舉辦第三期地質勘查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專修課程培訓班,地質勘查單位分管安全生產工作領導和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有關同志參加了培訓,培訓班開設了安全生產理論基礎、現代安全管理、地質勘查概論、野外突發事件與應急、野外交通安全技術與管理、北斗衛星安全管理保障技術、野外急救與生存、地勘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等8個專題課程,經結業考試,考試合格者頒發了全國地質勘查安全生產培訓證書。7月,為加強地質勘查安全工程人才培養,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安全工程系聯合招收地質勘查安全生產專職人員攻讀安全工程工程碩士,制定專門培養方案,努力培養地質勘查安全生產高級人才。按照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學習時間一般為二年,最長不超過五年,學員以進校不離崗的方式集中學習。報名人數已經超過60人,目前正在進行資格審查,新疆和福建地勘局要求專門成為獨立班。預計在2013年底在新疆和地大(武漢)正式開班。三是組織開展第二屆全國地質勘查安全生產培訓暨安全生產知識競賽活動。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的意見》,經地質勘探安全分會第三屆五次理事會研究決定,開展第二屆全國地質勘查安全生產培訓暨安全生產知識競賽活動。活動以宣傳貫徹落實《地質勘探安全規程》、《地質勘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國家安監總局第35號令)、《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財企〔2012〕16號)、《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國發〔2012〕30號)、《國務院關于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的意見》(國發〔2011〕40號)和《地質勘查安全防護與應急救生用品(用具)配備要求》為主要內容,活動由地質勘查安全生產法規標準培訓和全國地質勘查安全生產知識競賽兩部分活動組成,統一印制《地質勘查安全生產500問》、《全國地質勘查安全生產知識競賽試卷》作為活動主要材料。競賽活動由地質勘探安全分會和華地同創(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組織。共計10個省地勘局99個地質勘查單位14432人參加競賽活動,評選最佳組織獎10個,優秀組織54個。
(三)積極推進地質勘查安全生產科學技術進步提高。
一是組織申報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科學技術獎。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科學技術獎是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同意設立的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獎項,是中國職業安全健康科學技術進步最高獎項。經安全科技項目形式審查、專家函審、專業組初評會審、公示、評審委員會終評會審,2013年共計102個項目獲獎,其中一等獎14個,二等獎34個。地質勘探安全分會推薦的“地質調查安全生產保障平臺研究”榮獲一等獎,“新疆地礦局安全生產及應急救援管理平臺”榮獲二等獎。二是推進基于北斗多技術的“地質云”正式開通運行服務。“地質云”集成了北斗衛星、移動通訊、無線電通訊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綜合集成了地圖與地理信息、地質信息、遙感數據、交通信息、氣象信息、環境信息等海量數據,通過地質勘查人員定位通訊設備為野外地質工作提供位置安全、工作業務、地理環境和行業信息等服務。野外地質勘查人員通過“地質云”,可以了解所處地區或目的地人口分布情況、地表和地貌類型、土壤結構、海拔高程、天氣氣候、衛星影像等信息,享受到更加及時、高效、科學的野外安全生產保障和應急救援服務,以及進行可視化、實時性、規范化的野外工作遠程調度科學化管理。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國辦發〔2013〕97號),為促進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地質勘查安全生產領域的開發應用,提高地質勘查安全生產保障水平,地質勘探安全分會積極促進華地同創(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國信同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地質云”開通運營服務。
(四)認真加強地質勘探安全分會自身能力水平建設。
在依法依規按照程序認真組織開展好地質勘查安全生產活動的同時,認真加強地質勘探安全分會自身能力水平建設。一是召開地質勘探安全分會第三屆六次理事會議,研究調整部分團體會員單位因理事代表到達年齡退休或者調離安全生產工作崗位等原因調整補充理事事宜,共計調整理事12人,新接納6個單位加入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地質勘探安全分會。二是改版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地質勘探安全分會網站,按時更新網站內容,及時發布全國安全生產和地質勘查安全生產工作信息,積極宣傳傳播地質勘查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有關地勘安全生產知識。三是做好地質勘探安全分會會刊《安全與環境工程》編輯出版發行工作,全年編輯出版六期《安全與環境工程》會刊。四是嚴格地質勘探安全分會會費管理,財務由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建立專門帳戶管理,財務上嚴格執行國家和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財會制度,保證會費依法、合規、高效使用。2012年共計15個會員單位交納會員會費,收入會員會費75000元,按照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上交30%會員會費的規定,上交會費22500元。2013年支出57023元,其中,聘用人員費18000元,差旅交通費26973元,郵電和通信等辦公費9639元,其他費用2411元。五是地質勘探安全分會榮獲表彰。2012年榮獲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先進分支機構稱號,2013年再次榮獲先進分支機構榮譽稱號。伊烈副理事長專程參加地質勘探安全分會第三屆六次理事會會議。
二、2014年工作設想
地質勘探安全分會2014年工作思路:繼續依托會員單位和專家優勢,充分發揮地質勘查安全生產行業協會的職能作用,努力加強內部自身建設,為會員單位和政府有關部門做好技術支撐服務。
一是組織開展好全國地質勘查安全生產宣傳活動。組織開發全國地質勘查安全生產月活動宣傳品,組織開展第三屆全國地質勘查安全生產知識競賽,以全國安全生產月為集中時點,進一步宣傳學習《地質勘探安全規程》、《地質勘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暫行規定》、《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和《地質勘查安全防護與應急救生用品(用具)配備要求》,組織地質勘查單位開展好“安全生產月”活動,增強地質勘查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意識,傳播地質勘查安全生產法規知識。
二是繼續推動全國地質勘查安全生產技術進步。推廣基于北斗多技術的“地質云”服務,促進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地質勘查安全生產領域的開發應用,依托“地質云”服務平臺開發全國地質勘查安全生產網絡教育培訓系統,組織舉辦全國地質勘查安全生產網絡課堂,協助推進我國北斗衛星終端在地質勘查安全生產保障和應急救援方面的裝備應用,提高全國地質勘查安全生產保障水平。
三是加強全國地質勘查安全生產人才隊伍建設。舉辦第四期地質勘查安全生產專修課程培訓班。加強地質勘查安全工程人才培養,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安全工程系辦好地質勘查安全工程工程碩士研究生班,努力培養一批地質勘查安全生產高級人才。
四是做好全國地質勘查安全生產支撐服務工作。繼續組織好《地質勘查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起草工作,協調推進《地質勘查坑探工程安全專篇編寫提綱》頒發實施。做好地質救生包、地質勘查安全防護服裝研發和配備推廣服務工作,提高地質勘查從業人員安全生產保障水平。組建全國地質勘查安全生產專家庫,發揮地質勘查安全生產專家支撐服務作用。
五是進一步加強地質勘探安全分會自身能力建設。維護地質勘探安全分會網站,及時更新相關信息。做好《安全與環境工程》編輯出版工作。適時印制全國地質勘查單位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通信錄,加強會員單位溝通聯系,嚴格會員經費管理,進一步提高地質勘探安全分會服務能力水平。